深度解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如何推进?

 2019-12-09  1240


《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是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具体考虑是什么?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上海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


去年1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社会各界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按照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置了分阶段目标,部署了九个方面任务,并对推进规划实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总的看,《规划纲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长三角地区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之一,因此《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在全国发展版图上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板块。

 

二是明确分区域分领域两条推进路径。从分区域看,《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以点带面、依次推进的原则和由小到大的范围,以新片区拓展功能、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复制、全域集成推进作为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更加有效地推进一体化发展。从分领域看,《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区域协同创新等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明确提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对营商环境创建、市场联动监管、公共服务等一定程度上具备条件的领域,重点是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尚不具备条件的领域,强调融合、联动、协调,提出了一体化发展方向。

 

三是突出示范区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的总体方案已经公布实施。示范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引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下一步,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抓好《规划纲要》的每一项工作。

 

 

《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是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的具体考虑是什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

 

一极三区一高地是长三角的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具体来讲有这几个方面:

 

一极指的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2018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明确提出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强劲活跃增长极要求长三角地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在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稳定器主引擎作用,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区指的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是新时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予长三角的战略重任,具体要求长三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当好排头兵,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榜样、树立标杆。

 

一高地指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对长三角提出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具体要求长三角进一步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构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格局。

 

 

为实现一体化的发展要求,纲要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文

 

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十四五结束的2025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了分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规划纲要》提出202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203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量化指标,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指引和检验一体化成效的重要标准。

 

《规划纲要》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部署了“7+2”的重要任务。其中,“7”指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的重要任务;“2”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的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任务。以上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和9个方面任务,共同勾画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

 

《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上海市的龙头带头作用,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上海市有什么具体举措?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四个放在,这四个放在就是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构筑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提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与兄弟省市协同抓好推进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深化各方合作,着力推动金融开放,不断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组织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比如上海的张江科学城与安徽合肥的创新中心,互相之间要加强联动。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率先布局应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对外服务的辐射能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推动开展污染的联防联控,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要提升异地公共服务便捷度,比如要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加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等。

 

二是聚焦重点区域率先突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重点是落实好 “6+2”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创新,全力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发挥好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引领作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是厚筑生态优势,积极推进8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发挥好一体化试验田的示范作用。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强化任务落实。重点是抓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机场群、5G布局,另外像淀山湖、太浦河、长江口水源地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推进。

 

四是聚焦重大平台深化合作。重点是共同举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进一步发挥溢出效应;加快G60科创走廊、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一批跨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并发挥这些平台的积极作用,探索构建跨区域合作的新机制。另外,还要加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服务载体作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任务是什么?如何落实这项工作?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为了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体现显示度,上海市协同各方,共同推动示范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首先,我们建立了有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两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担任理事长的理事会,实行轮值制,两省一市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理事会成员。另外,理事会下设执委会,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也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担任主任。执委会副主任由两省一市分别选派干部来担任。执委会现设五个部门,目前已经有35位同志在执委会工作,都是两省一市经过选拔的优秀同志。

 

其次,我们重点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探索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就是在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推动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和创新产业布局,特别是在规划引领上,两省一市的规划部门已经启动了对示范区2300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对其中660平方公里5个镇的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还包括6个专项规划。同时,产业布局上立足于符合生态绿色发展,特别是创新产业集聚的要求,包括推进像华为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以绿色、高效、品质为特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示范区可达性和便捷性。

 

四是推动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五是加大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推动布局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设施,提升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规划纲要》明确发挥江苏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江苏省如何抓住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把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过去多年合作发展的量变,将会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质变。我们当前主要是抓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梳理了江苏现有制造业当中比较有竞争力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这13个集群也是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种子选手,目的是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

 

第二件事,我们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再滚动地梳理一批卡脖子技术,目前梳理出126江苏制造业发展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我们将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整合资源,持续攻坚,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三件事,我们按照《规划纲要》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纲要》明确要发挥浙江省数字经济领先的优势,请问浙江省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


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当中的特色和优势,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1.5%,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4.9%。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长三角,我们将和沪苏皖一道,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联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具体来讲,我们将重点推进“三区三中心”建设。

 

“三区”就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我们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实施“五个100”,也就是说,要建设100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培育100家骨干数字企业,推进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实施100个园区改造,设立100亿产业投资基金。

 

“三中心”就是推进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型金融中心。我省将积极构建以之江实验室为主平台、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为核心、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协同参与的“一体、两核、多点”的科技创新布局。我们还要和沪苏皖共同打造G60科创平台,加快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的全球布局,打造移动支付之省。

 

《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发挥安徽省内陆腹地广阔优势。安徽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沪苏浙的错位发展?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


《规划纲要》指出了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四大优势,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具体有四点:

 

第一,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我省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在量子通信、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我们将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10个高标准的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分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携手沪苏浙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第二,立足空间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安徽的国土面积、常住人口分别占长三角的39.1%28.1%。安徽今年引进外来投资的近半数都来自沪苏浙地区,我们将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调,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建设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手筑牢新的铜墙铁壁,一手构建芯屏器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绿色发展样板区。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安徽高铁的通车里程将接近2000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安徽既是长三角地区,又是中部地区,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东西高铁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国际航运集散中心,共建一体化的城际轨道圈、国省干支网、能源保障线、信息高速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开放。

 

 

 

来源:国新办官网/上海发布